设计师在加国Vol.2|专访五名在加拿大明星事务所的中国景观设计师们
关于设计师在加国系列
Loop团队采访在加拿大的年轻中国设计师们,他们中有建筑师,景观设计师,平面设计师,交互设计师等。他们在各自的领域拼搏、尝试、思考。作为我们系列的第二期,我们采访了目前在加拿大明星事务所工作的五名景观设计师,交流他们目前的生活和工作状态。如果你也是他们中的一员,欢迎联系我们,分享你的故事。
采访者|Pengfei/Wen
编辑|Pengfei
被采访人 No.1:Pengfei
介绍一下背景?
我13年天津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毕业后来UBC读景观设计专业。跨专业是因为实在不喜欢(其实是学不会。。。)土木的力学爸爸们,结构力学、材料力学、弹性力学(此处省略23种力学...),然后觉得自己可能对设计方面的专业会更加感兴趣一些,就决定了景观设计。本来申请了英国的许多高校,我现在也不记得当时为什么那么想去英国了。。。可能因为当时和室友看了一学期的神探夏洛克吧。。。申请UBC也算阴差阳错,是听到当时的同学提到UBC是在温哥华,一个中国人多,好吃的多的城市。今年夏天就是在温哥华的整七年了,我现在还会时常感激和我提到UBC的那位同学,让我来到了加拿大这个以包容性,多元化,人们生活和精神状态富足而闻名的国家。当然还有加国人民的铁憨憨也总是让人又好笑又感动。我目前是在温哥华的一个独立景观事务所工作,算是明星事务所吧哈哈。叫Hapa Collaborative。
公司的样子和温哥华的天空
© Hapa Collaborative
公司送别即将休产假的同事,那个手拖同事未来小宝宝的就是我。。。
© Hapa Collaborative
这次是两位滑雪发烧友同事教我们怎样观察会雪崩的山,从而机智避开
© Hapa Collaborative
为什么来加拿大?是哪一个契机?
第一个回答好像超纲完成了第二个问题
简单介绍一下现在在做的项目?对于行业的想法?未来的规划?
我就说一下19年底竣工的,也是我第一个作为项目主创从概念设计到施工监理全程参与的项目吧。项目背景是1941年珍珠港事件爆发后的一周,加拿大政府以对国家安全有威胁为由,将在距离温哥华半小时车程的一个叫做Steveston的小渔村的世世代代生活的日裔加拿大人都驱逐到了加拿大最北面的集中营,只提供非常有限的物资。在1949年,他们才被允许回到曾经的故土,从零开始重建家园。2019年是他们回家的第七十周年。所以我们和当地市政府一起做了一个纪念园的设计。前期我们做了大量的资料、历史调研,采访了当时在集中营生活过的平均年龄全部九十岁以上的老人们。有的时候采访都进行不下去,因为控制不住往下流的眼泪。因为对这个项目的深入的理解,在设计阶段我和公司的另两位主创人员进展的非常顺利,设计中所有的元素,包括:置石、铺装、置物、步道流线都具有连系历史的和文化的深层意义。当所有的经历过的或学到过这段历史的人们在看到我们设计的成果并表示肯定的时候,那种感觉是无法形容的。在施工过程中,我们和在京都有20年造园经验的日本造园大师合作,置石、造园、植树,学到了很多。
我们把民众回答好的wish cards 做成了一个个风铃似的小装置,挂在了Steveston社区活动中心的走廊
© Hapa Collaborative
在调研的另一个活动,是当地社团为90岁以上的老年人每个月组织的一个见面活动,
老人们回答完我们的问题后,还请我们吃了由当地志愿者自家准备的午餐
纪念园的开园仪式,所有的项目参与者,包括设计团队,施工团队和当地日裔加拿大人社团代表,
中间的那个高个儿大叔就是来自东京的在京都曾学习二十年造园的园林大师,而且非常时尚哈哈
最后的成果,设计中所有的元素,包括:置石、铺装、植物、步道流线都是我们在大量的调研后,对历史和文化的一个记录和反馈
© Hapa Collaborative
我由曾经日本渔民的妻子用三文鱼罐头贴纸编织的餐桌垫得到灵感而设计的铺装图案
© Hapa Collaborative
对于行业的想法,政策上来讲,在2015年出台的Greenest City Action Plan,从经济、环境等方面列出了一系列执行期至2050年的策略,尤其关注绿色空间、公共空间对于一个健康城市发展的影响。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incentive鼓励政策来鼓励开发商发展私人或公共的室外空间。从我从业三年多的经验来讲,也会发现,城市和国家越来越肯定一个能够被人们分享、利用、参与的公共空间的重要性。另一个近两年在设计中经常会遇到的话题就是加拿大政府的Reconciliation计划,这个计划是加拿大政府对于在历史中曾经犯下的错误的一个修正和弥补的举措。比如近两年政府对早期向中国移民征收“人头税head tax“的正式道歉;政府投资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来发展对原住民first nation的文化的宣传;还有,最开始我提到的这个日系纪念园的设计,全部是政府对于实行Reconciliation计划的举措。
在加拿大生活将近七年,我总是会被加拿大的包容性和对不同文化的尊重所感动和震撼。作为项目经理,有和甲方、建筑师和其他相关consultants的各种会议和电话交流,因为我从来没有英文名字,每个人都会非常耐心地学习怎样拼写和发音我的中文名字,都会非常尊重我作为一个年轻设计师来带领一个项目。如果因为我的经验不足或理解能力有限,也非常乐于帮助我。这点无论是在加拿大的设计的大环境或公司文化中都有所体现,让我觉得加拿大的设计领域是一定会持续的发展起来的。因为这种良性的环境,使我有勇气和信心尽我所能代表中国设计师在这种国际的合作舞台中发声。
对于未来的规划,我目前会更多的想一下怎样和更多的在设计领域或拼搏或挣扎的学生或从业者们分享我在加拿大学习、从业的一些所学所知。因为我觉得很多方面都很值得我们学习,比如设计部门间更精细的分工,在设计括初阶段应该把握的尺度,在施工阶段更加规范和明确的监理制度。当然,还有帮助对设计感兴趣的还在挣扎的同学们扫除一些疑惑,所以就和朋友们开始了这个Loop设计圈,希望我们在提高我们的个人职业能力的同时,能够分享我们的经验来帮助大家了解这个领域在加拿大的发展。
被采访人 No.2:Zhiwei
介绍一下背景?
本科毕业于中山大学城市规划专业,2007年来到温哥华,在UBC攻读景观设计研究生。2010年毕业后于Fred Liu and Associates Inc工作, 2011年加入温哥华本地知名景观设计事务所PWL Partnership Landscape Architects Ltd工作。于今年年初开始在大温地区的市政府开展新的工作。
在PWL工作时与甲方的一个设计研讨会design charrette
© PWL Partnership
在PWL工作时设计和管理的Concord Garden的项目
© PWL Partnership
为什么来加拿大?是哪一个契机?
当初来加拿大主要是考虑到家庭移民的原因。后来也蛮喜欢加拿大这边的工作生活节奏的。
简单介绍一下现在在做的项目?对于行业的想法?未来的规划?
在市政府开始接手一些新的项目。一类是社区公园翻新项目的施工管理,主要负责管理项目进程,类似于商业项目中的甲方项目管理。但因为是公共项目,除了需要对项目进程、预算控制和施工效果考量之外,还需要协调和减少工程对周边居民的影响。另一类是城市公园前期开发管理,需要和政府其他部门进行沟通协调,在现有的规划框架内,为当地居民开发新的公共空间。
其实相比欧美一些景观设计行业发展比较久的国家,加拿大温哥华这边的设计项目在我看来,设计感并不是那么强,更强调的是一种和自然与人文环境的融合。温哥华算是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条件,加上整个加拿大社会比较强调人文关怀与自由理想主义,景观设计也非常大程度的强调环境保护议题和Social Justice的体现,另外,对于少数族群和弱势团体使用体验也非常关注,强调多样性diversiy和包容性inclusion的理论。例如日渐完善的无障碍通道,无性别洗手间和多语言(包括盲文)的标注,都充分体现出整个设计行业对于社会各个族群的人文关怀。
另外在未来的5-10年内,我认为景观设计综合原住民文化Indiginous Culture的发展也是一个比较明显的趋势。这其实也是加拿大对于文化保护和对于历史背景尊重的一种体现。
因为是最近刚刚换到新的工作,算是现阶段比较大的一个工作内容转变。未来希望自己能更快的适应这个变化,调整好自己融入新的工作中去。
被采访人 No.3:Saki
介绍一下背景?
本科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城市规划专业,2014年本科毕业后来到温哥华就读城市设计专业研究生。UBC毕业后进入温哥华的最大的景观设计公司之一PFS Studio工作,2020年一月随公司发展东海岸分部,移居多伦多。
为什么来加拿大?是哪一个契机?
出国的计划和准备其实都是过了大四的暑假后才开始的,国内本科五年的学习非常紧凑,前三年是不同尺度的建筑studio,真正进入城市规划的学习是从大四开始的,感觉刚刚入门就毕业了。当时相对于基于国内政策体系下的城市规划研究,自己更偏向于空间导向的城市设计,所以坚定了出国深造的目标。从留学环境,申请难易程度,学校专业设置,奖学金等角度综合来看, 选择了加拿大。
简单介绍一下现在在做的项目?对于行业的想法?未来的规划?
作为刚毕业的学生, 在没有本地工作经验的状态下,找工作并没有什么优势。当时与urban design直接对口的公司大多在东部,于是买了一张单程机票准备到东海岸开始新生活,没想到飞的前一天收到了PFS Studio的offer,就这样在温哥华作为景观建筑设计师工作了四年,直到公司决定拓展分部。四年后,依然是一张单程机票,终究还是来了多伦多。
PFS Studio在多伦多的分部主要负责多伦多和渥太华等加东城市的项目,类型主要以城市公共建筑景观及公共空间设计为主。目前在做的即将进入施工的是多伦多北部一个小镇的镇中心公园设计,主要是基于场地现状,结合场地的历史,听取居民的想法和建议,营造出能够反映其历史特色且能承载人们多种类型活动的空间。
在我看来,设计是相通的。建筑,景观,城市设计是在不同的尺度中解决同样的问题,都是如何使空间更合理,如何处理人与空间的关系。作为一个非MLA毕业的景观设计师,从业四年,依然觉得知之尚浅,从铺装材质的选取,细部节点的推敲,植被的搭配和布局,到对生态,微气候的考量,设计中有太多需要反复思考的东西。
PFS Studio在多伦多的建成项目之一:The Grange Park
© The Canadian Society of Landscape Architects (CSLA)
就个人兴趣而言,未来更希望能从景观设计回归到宏观尺度的城市设计。在加拿大,东部的城市节奏及发展速度要快于西部,因而很多新兴的科技和比较大胆的理念往往始于此,选择来东部接受新的机遇和挑战的同时也是希望了解这边相对前沿的设计理念。同时也是希望了解这边相对前沿的设计理念。比如Sidewalk Lab和Google在多伦多水岸区域的规划是我过去一年比较关注的项目。设计和科技怎样结合才能达到最优,如何在科技的辅助下建造未来的智慧城市是我接下来想要探究的方向。
Sidewalk Toronto在多伦多的Waterfront的场地现状
Sidewalk Lab 近期开发的城市digital planning tool
被采访人 No.4:Tian
介绍一下背景?
2008年毕业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决定出国留学的时候已经在国内工作六年了。2015年来到温哥华,在UBC景观建筑设计专业就读两年。毕业后在温哥华的景观事务所Perry and Asscociates 任职。为什么来加拿大?是哪一个契机?
当时国内设计行业外籍设计师特别吃香,同事中的海龟也都金光闪闪,本科刚毕业时有冒过要出国的想法但没有付诸实践,朝九晚五几年后工作趋于稳定,就突然冒出这个想法,怕不出国留学体验一下会有遗憾。了解到加拿大的研究生項目毕业有三年的工签,我当时并不确定要不要移民,但是觉得如果能积累一些工作经验再回國,肯定比只念书收获要多。简单介绍一下现在在做的项目?对于行业的想法?未来的规划?
我所任职的公司是本地一家相对old-school的景观设计公司。三个老板都是60+的大伯大爷,在创业初期和中国合作做过很多景观规划项目,近些年由于大温哥华地区发展加速,项目于是逐渐回归本土。和国内设计公司相似,我们公司大部分项目也是以居住区景观为主。
在建筑作为主导的居住区项目中,景观设计需要和水,电,结构等其他公司以sub consultant的角色, 在建筑师prime consultant的管理下协调配合完成项目,最后提交给city审批。由于设计师之间的沟通以及市里的审阅都是有专业背景的对接,因此类似效果图,3d模型以及大量分析图和策划类的图纸在景观设计沟通中大多会省略,这一点和国内需要和开发商层层汇报不同。一来以提高效率,二来节约运营成本。
期待我的UBC小公园建成,身后是景观开工许可牌
参与的COMO LAKE高层住宅区景观
© Perry and Associates
同样是出于成本控制及方便管理,公司的大小项目基本上都是由一个设计师单独完成。这对设计师从设计到管理协调都需要全程化参与,而不局限于项目的一个环节,因此在实践工作中,只会默默画图是行不通的。非母语环境下工作对我来说是个很大的挑战。这是我工作中的难点,也是在海外生活的亮点。
公司每年活动三部曲:爬山、看棒球比赛、和我庆祝农历春节
© Perry and Associates
通过工作中对语言的提升,我也慢慢打开了一个融入当地文化和生活的窗口。朝九晚五工作之余我的生活也有了更多的选择。无论是追求work life balance,继续深造,或是搞副业,都变成了可能。在享受懒散及无限美好的夏天的同时,我还是在一直谋划着和我的小伙伴及国内共事的朋友搞些事情,希望可以找到一个合适的合作模式,跨国合作。这应该是一个长期目标吧。
被采访人 No.5:Qiu
介绍一下背景?
本科园林专业毕业2012年来到UBC读景观专业研究生,毕业后在温哥华当地的最大事务所之一PFS Studio工作。三年后回国在上海工作两年,现已回到温哥华。目前就职于Durante Kreuk Landscape Architects。
为什么来加拿大?是哪个契机?
会选择来加拿大的主要原因是之前有朋友在这边,所以第一志愿就是加拿大了。加上没时间也不想考GRE,就只申请了加拿大和英国的学校,考虑到未来的就业和移民政策,加拿大还是有更大的灵活性和选择空间。会回国两年就是单纯想gap一段时间,走一走比较大的城市。同时也是觉得国内的项目更有趣更具挑战性,能让自己快速成长。
© PFS Studio
简单介绍一下现在在做的项目?对于行业的想法?未来的规划?
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开始,在PFS 的三年里我参与到一些很有意思的项目,工作内容涵盖前期方案,各阶段报批,以及后期施工图。回国后的项目类型主要是商业地产,工作内容主要是前期方案设计。这次回温哥华换到DKL是因为想要积累多一些PM和场地经验,现在的工作内容更加多面,也让我对项目的整个流程有了一定的把控。
在PFS工作期间参与的由BIG设计的Vancouver House的景观部分
© PFS Studio
基于国内外的工作经验,我的感受是加拿大的景观设计更加注重sustainability,尤其在green infrastructure 上已经建立了较为完整的一套系统。相比起来,虽然国内已经开始推广海绵城市的概念,但大多数项目里绿色基础设施还是比较流于形式,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效应。同时也说明国内的景观设计将逐渐侧重于环境效益以及功能性,未来还是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此外,加拿大的项目周期虽然是众所周知的比较长,但其实整个过程中经过了各方consultant的不断沟通,根据场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寻找最优解,使得最终的成果能够达到预期。
未来几年的规划还是继续提高专业技能,同时也想要尝试一些跨界设计。希望自己能够保持学习的热情吧。
。
以上就是五位在加拿大拼搏的景观设计师们的故事,他们有梦想,他们有迷茫,同时,他们也有对加拿大这片包容、美丽土地的热爱。设计师在加国系列会继续分享在加拿大加班、熬夜、与甲方斗智斗勇的设计师们的故事。同时,也请扫描以下二维码和我们交流,留下你的想法,让我们也有机会聆听你的故事。
about us
设计|竞赛|文化|留学
Loop设计圈成立于加拿大,主创团队全部来自全球知名设计事务所。我们秉承创新的设计理念,专注探索加拿大设计领域的发展,同时也为在设计道路上成长和探索的同学和从业者提供指导和帮助。
你“在看”我吗?